教学质量工程

教育教学 教学质量工程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召开“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探讨”主题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9-18 阅读数:80

 

1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2025 年 9 月 18 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安宁校区科技楼 906 观看了《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思政大课。

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分别召开了“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探讨”主题教学研讨会。教师们认真观看了上午的示范课,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这堂思政大课为他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新的思路,为更好地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专题教学研讨奠定了坚实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图片1

在研讨会上,周学玉老师从挖掘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切入,阐释其融入教学体系的意义及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等的作用;普玉萍老师以 “刘老庄连”事迹为切入点,解读其承载的民族精神,并提出融入“中国精神” 内涵的教学思路;沈燕老师建议运用西南联大等案例、组织实地教学,借助历史文献阐释红色法治实践;李怡婷老师建议用可视化手段呈现抗战历史、挖掘本地案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践行 “技能报国”;和新老师提出从深挖内涵(讲英雄事迹)与丰富形式(用多媒体展影像资料)两方面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

图片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组织了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容。

图片3

教师们围绕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爱国主义、民族复兴等理念高度契合。可以通过在课程中增加抗战精神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组织实践教学等方式,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

图片4

张礼清老师认为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可采用情景教学等创新方法以及在课程讨论中进行价值引领来实现;杨舒浩老师提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结合抗战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融入抗战精神;马天书老师强调在思政课理论形成的背景讲解中,要凸显抗战精神的实践土壤,深度融合爱国情怀和大局观念;王沵迤老师认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结合,并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对比分析法;李媛媛老师提出抗战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实践结晶,可融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等方面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提供支撑。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李利仙老师认为可将杨靖宇抗战事迹融入军事理论课程,阐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国防强大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李世春老师提出要在军事理论教学中,通过联合国相关文件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纠正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刘萍老师认为讲好云南抗战故事,挖掘地方史料,利用红色基地,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钟福美老师指出要将抗战精神感悟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紧扣课程内容、融入实践环节、立足理论升华等方式,培养学生珍爱和平、担当责任的意识。朱娅老师提出要将全国抗战精神与云南抗战结合起来,讲好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本次教学研讨会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契机,深化了民族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的教学与研究。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思政课效果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自觉将爱国情感融入民族复兴奋斗中。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工程,使抗战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勇担 “强国有我” 的青春使命。



内容来源: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审一校:钟福美

二审二校:董骄龙

三审三校:字慧